7月3日,由荆州市卫计委主办,荆州市急救中心、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承办的荆州市胸痛中心创建工作推进会暨网络协作医院签约大会召开。全市15家医疗机构共同纳入胸痛中心网络协作医院,将通过不断完善综合急救体系,规范培训机制,建立起急性胸痛救治“绿色通道”,实现患者的区域协同诊疗、快速诊断转运,从而缩短胸痛患者的救治时间,降低死亡率,提升区域整体诊疗水平。
胸痛症状不容忽视
胸痛、胸闷是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可能预示着某些致命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等),随时威胁病人的生命。规范化的胸痛中心通过设立绿色通道、采用标准化的诊治流程、质量控制等,可以保障急性胸痛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最及时有效的科学救治,最大限度减少致死致残事件的发生。
多方联动 构建胸痛中心协同网络格局
近年来,医学界有关急性心肌梗死等急性胸痛的救治理念已发生根本变化,从“就近治疗”转变成“优先转运”,即优先将患者转运到有急诊介入治疗条件的医院,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开通堵塞血管。
“荆州市胸痛中心建设及网络协作医院签约,是落实市委、市政府提高广大市民健康管理水平要求,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的具体举措。各级卫计部门要加强领导,不断提升胸痛中心的工作质量和内涵建设,完善院前急救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把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契机,顺利通过胸痛中心国家认证,力争达到全市乃至全省先进水平。”荆州市卫计委副主任姜桂峰在会上要求。
“时间就是生命。创建胸痛中心的意义在于整合全市的医疗资源,统一规范工作流程,建立完善院前急救体系,可以使患者早期得到快速识别、诊断及救治。将急救服务流程从院内延伸到院前急救和转运的过程中,有效提高胸痛急救的整体性和时效性,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生症发生率,从而提高我市急性胸痛的救治质量。”荆州市急救中心主任谭祥虎表示,胸痛中心建设工作是惠及民生的事业,且该项工作始终以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为出发点,最大限度地惠及广大百姓的健康。
及时准确 多学科联合打造高效救治机制
根据规范化胸痛中心的建设要求,我们加大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建设,不断改进急性胸痛诊治流程。从绿色通道迅速开启,为胸痛患者第一时间建立生命通道,到急救人员迅速反应,在最短时间内到达施救,急诊科、心内科、心外科、呼吸科、消化科、影像、检验学科等在内的多学科联合形成合力,以最快的速度鉴别诊断,形成规范化胸痛治疗流程。
借助于现代化便捷的通讯系统,急救中心与胸痛中心建立了“胸痛中心微信群”,实现“患者未到、信息先到”的信息实时传输。通过荆州胸痛急救网络数字无线传输,在网络医院或者救护车上,即可与现场救护人员进行视频、语音互动沟通,实施远程指导。对于具有急诊介入手术适应症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则可在院前完成术前相关准备并一键启动导管室,绕开挂号、办理住院及住院病房等环节,直接进入心内科介入手术室,实现院内绿色通道与院前急救系统的无缝连接。
“在救护车上完成所有术前准备的急救方式,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缩短抢救时间,为急性心梗患者赢得生机。对急性心梗患者而言,抢救越早,治疗效果越好,住院时间也会缩短,费用相应降低。”荆州一医心内科主任杨沙宁博士如是说。
据了解,市急救中心各急救站所属医院相继筹建胸痛中心,通过高效规范的协同急救网络、训练有素的急救中心、专家资源强大的胸痛中心、积极顺畅的院内协作,越来越多的胸痛患者,特别是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时间被一秒一秒地挤了出来,生存率得到极大提高,健康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挽救。
|